《探寻太行泉城老街巷》之北大街 商贾不歇易今昔 深宅老巷藏佳话

2023-07-19 07:53:35 星期三  来源:牛城晚报

明清时期,邢台为河北南部的商业中心,邢台南关又是邢台的商业中心,而邢台南关的中心则从北大街开始。北大街处于南关与城区接合地带,虽只有百余米,但也曾集丝绸、服装等贸易于一处,数十家商号兴盛于此,经年车水马龙。7月17日,记者走进了这条几经沧桑、依旧人来人往、不失热闹的老街道。

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郭红玉 文/图

1 店铺林立种类繁盛

从北大街北口走进,满满的市井烟火气息迎面而来。火烧老豆腐、羊汤、牛肉汤摊前,有人正等着烧饼或火烧出炉,有人等着摊主端上热汤,简易的桌椅上食客享受着经久不变的味道。“这家老豆腐摊在这儿,至少得三四十年了。”“80后”小张笑着说,上小学那会儿,这里经常人山人海,来这里买衣服时,父亲会带着他吃上一碗老豆腐,感觉味道特别香。后来等上了高中、工作,时不时也会来吃上一碗,吃的就是小时候的味道。

除了小吃摊、饭馆,门洞两旁还有眼镜店、童车店、寿衣店等不一而同。“这些都是老店了,这个眼镜店是邢台最早的一批眼镜店了。”街旁一大叔笑着说,当年这里就是邢台人逛街必来的地方,来这里扯布、做衣服的人很多。

过了门洞,青石铺路,街道两旁商店林立,门店一色的古旧而简易。布业、服装、鞋店、修表店、缝纫机店……在大商场内已较为少见的传统商品,在这里数十年依然存在。一家又一家的布艺、服装批发店铺透出当年的繁盛之景。朴实的店主手拿略显陈旧的皮尺或撑衣杆,耐心地和顾客说着不同商品的差别,并称:“咱这多少年的老店了,不合适了你可以随时来换。”

2 别样斑斓繁华不减

在街边开服装店的郭先生已近不惑之年,土生土长的北大街居民,其店铺也开了二三十年,听闻记者探寻老街巷,热情地为记者介绍。

“以前这里就是邢台的经济中心,当年这是新华书店,柜台后满书架的书,有课外读物,也有课业辅导资料,站在柜台后面的服务员忙得一刻不停。”郭先生说,朝南走,楼上还剩下照相两个金色大字的小楼,以前就是曙光照相馆,是邢台第一家可以照婚纱照的照相馆,属于国营企业,能在这里拍婚纱照、照片,都是一件十分骄傲的事情。

据了解,新中国成立后,北大街附近建起了供销合作社、新华书店、百货商店、土产日杂商店、食品杂货公司、估衣店、摄影店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服务单位,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的景象。

“2000年前后,这里还非常热闹。”郭先生不无感慨地说,时代在变化,这里已经逐渐不再是市民消费的主流场所,但仍是邢台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“年轻的时候都是来这里买东西,现在还喜欢来这儿,这里的东西价格实惠。”60来岁的市民杨女士说,扯布、买老北京布鞋,她依然喜欢到这里买,享受着讨价还价、现场挑选这一简单的购物方式。

3 老店、老巷、老宅院

北大街北端百年老店桐泰祥颇为引人注目。桐泰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(1891),距今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,是中华老字号、燕赵老字号,桐泰祥糕点制作技艺2020年收录于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门上黑底金字的牌匾,仍保留着。

朝南行,路西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巷子,名牌坊巷。“老一些的居民称这条小巷子为七道湾。”郭先生笑着说,北大街东边从靛市街通往东大街的密市巷,也因曲折蜿蜒被称为七道湾,而在东大街路西,这条牌坊巷则也被称为七道湾,通往刘家台。巷子因西头有一石刻牌坊而得名,牌坊巷长百余米,宽不足一米,巷内青石铺路,串起一户户颇为气派的深宅大院,从其房屋砖石用材、讲究的结构上便可窥得当时此地住户的财力,这里正是棉布批发商们的聚居地。

牌坊巷口对面朝南的路东,一处窄窄的门洞,朝里走却纵深数十米,就是翟家大院。当年,翟姓是附近一带的名门望族,翟家大院的院落几进几出,曲折幽深,从前门进去可通密市巷,与同在北大街的谷家大院一起被当地人熟知。

继续南行,过了十字街口,花市街路西一处宅院已经被围挡挡了起来,门口设置标识牌:八路军解放邢台指挥部。“邢台解放前,这里是个当铺,解放邢台的时候用来做了指挥部。”附近居民告诉记者,这也是一个大大的布袋院。北大街属于邢台古城的城外通往城内的要道,它不仅是邢台的经济中心,还是解放邢台时期的指挥场,对邢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4 几经沧桑“重回”北大街

朝前追忆,历史上的北大街又是什么样子的?邢台古城遵里坊制建造,蒙金大战,邢台受到重创,元朝建立后,邢州城(邢台古称)重建,并废除以往的里坊制,开放后的邢州街巷和市井互通,邢台百姓开始沿街开店摆摊,宵禁取消,北大街的人口渐多,逐渐成为邢台重要商业区,明清时期,邢台商业全国首屈一指,其中心就是以北大街为中心形成的十字街区。

北大街是邢台南关与城区的接合部,据文献记载,北大街北端原有一坐北朝南的关帝庙横卧与城里的清风楼遥遥相对,当时进出城南门的人从南关不能直行,必须绕道庙东的靛市街然后向北穿过马路街,向北再跨过护城河上的大石桥才能进入城内。邢台解放后,人们拆除了关帝庙,北大街直接通往府前街。20世纪60年代,北大街连同花市街、马市街一并更名为东风路,70年代改为清风路,80年代恢复北大街原名。

数百年间几经沧桑,北大街上的故事写不尽、道不完,面对时代更替,不少的老街、宅院正在渐渐消逝。欣喜的是,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工程作为古城保护“十大工程”修复任务之一,目前入户摸底调查已全部结束,一期片区修缮项目顺利启动。

作为在北大街附近长大的居民石先生说,期待着北大街在新的时代,焕发新的光彩。

邢台日报、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

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。

广告加载中...